天水清相入,秋冬气始交。转眼间,我作为选调生来到浙江省台州市双楼村已满百天。这段时间,我怀揣热情在炎炎夏日里跟着村干部进村入户,在金桂飘香中和老人们一起晾晒稻谷分享丰收的喜悦,在草木摇落下与村民们一起卷麦焦、吃水饺感受温暖。季节更迭中我不断学习成长、丰富实践,逐步摆脱稚嫩,现在就和大家分享这段时间我走入村门、融入双楼上过的一堂堂基层入门课。I5k选调生网

以“问”定向,在好问善问中通晓村情、细悟民心,找准“人民至上”的发展坐标。作为初入基层课堂的“小学生”,面对纷繁复杂的各项工作,我时常觉得茫然无措。于是,我怀着“归零”心态、在“刨根问底”中逐渐摸索自己的工作目标和节奏。一问村内大小事,“入山问樵,入水问渔”,在和村两委的一问一答中我逐步了解双楼村凝心聚力、先建后拆用15年完成乡村旧貌换新颜的历史,熟悉道路硬化工程、新村庭院打造等重点项目的实施进程,明确村集体经济薄弱、产业发展的痛点所在;二问村民生活事,我鼓起勇气深入田间地头、走入门前檐下,和村民唠唠家常、听听抱怨、问问需求,渐渐地大家也从一开始拘谨设防的“你是谁?”到现在热情熟络的“小郑又来啦!”,愿意和我分享最真挚的“心里话”;三问自身工作事,每当一天工作结束,我会关上房门、静坐桌前反躬自问“今天有无疏漏、学到了哪些新东西”,切问而近思,在自我检视中我不断完善不足、积累经验,那本承载着疑问与思考的驻村手册愈加厚实。I5k选调生网

以“阅”蓄能,在博览广阅中通达明理、晦养厚积,修炼“肩鸿任钜”的扎实内功。立身百行,以学为基,想要成为业务熟练的“村事通”,仅靠嘴巴问需求远远不够,还要求真于阅和学的“源头活水”不断锤炼眼力和脑力。不知道怎么认定低保、怎么申请公益性岗位补贴,我边做边学,翻阅政策文件和业务流程、请求村干部指导,增进政策知识;不清楚怎么打造就业服务站点,我便走访观摩先进村、总结优秀经验,拓宽自身眼界;理论知识不够扎实,我就多啃几本“大部头”,学深悟透重大会议和讲话的关键精神,从理论学习中汲取智慧力量,补足精神之钙。以阅为媒,我全情投入到选调生的工作中,扎实修炼基本功,慢慢地也开始读懂基层这本厚重的“无字之书”,身上不再只有清朗的“书卷气”,更有芬芳的“泥土香”。I5k选调生网

以“闯”破难,在勇毅前行中履职尽责、全心干事,扛起“和美乡村”的建设重任。青春气贯长虹,勇锐盖过怯弱。在基层治理、乡村振兴的时代课题中,需要有人一往无前冲破矛盾固化的藩篱,亦要有人挺身而出探索前沿未知的领域。身为选调生,我们应当发挥“初生牛犊”敢闯敢拼的劲头,在基层的广阔天地中施展才干、展现担当。因此,我时刻鼓足“越是艰难越向前”的勇气,将工作中的困难挑战视为磨炼的契机。从第一次开展政策宣讲、正视群众疑问,第一次参加邻里纠纷调解、直面矛盾症结,我逐步走出“舒适圈”强健筋骨;再到第一次经历台风二级响应、坚守一线守卫村庄安全,第一次参与村庄建设规划、统筹和美乡村项目申报,我挑起“重担子”锤炼“铁肩膀”。虽然,当前我所触及的只是乡村建设之皮毛,面对顽瘴痼疾如何铲除、产业发展如何更进一步等乡村振兴的核心问题,我仍需沉淀成长、夯基垒台,争取未来在“闯”字上做好文章。滴水穿石,一滴不可弃滞。我将持续保持“逢山开路、遇水搭桥”的精神风貌,在与基层的“疑难杂症”和人民的“急难愁盼”较真中走出一条昂扬向上的成长之路。I5k选调生网


作者: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珠岙镇双楼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郑羽惠
来源:共产党员网-先锋文汇
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来自选调生网


打赏
  • 打赏支付宝扫一扫
  • 打赏微信扫一扫